云原生集成開發環境——TitanIDE
通過網頁在任何地方更安全、更高效地編碼2023-08-16
1690
背景
云原生時代已經來臨,企業應用上云不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做、如何做的問題。
云原生狹義的理解,包含幾個核心:微服務、DevOps、CICD、容器。其核心理念是“面向服務”,將應用拆分成多個小型、可獨立發布和升級的服務,并使用容器技術進行管理。通過這種方式,云原生應用能夠更加高效、靈活地運行和擴展,同時也能夠更快地響應業務變化。
相對其他幾個組成部分來說,微服務、CICD、容器這3個相對比較明確,而DevOps的定義其實比較含糊,因為DevOps強調的是研發人員和運維人員的目標一致性,做到應用的快速開發快速交付,至于如何做到,并沒有標準的做法,對DevOps理解的差異導致了落地的千差萬別。
同時,引出了DevOps停滯背后的核心矛盾:開發者不想跟基礎設施打交道,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又需要專人管控自己的基礎設施。在此背景下,平臺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應運而生。
Gartner發布2023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平臺工程”赫然在列。Gartner預測,到2026年,80%的軟件工程組織將建立平臺團隊,其中75%將包含開發者自助服務門戶。
如何理解平臺工程
Luca Galante將平臺工程定義為“設計和構建工具鏈和工作流的學科,為云原生時代的軟件工程組織提供自助服務功能。平臺工程師提供的集成產品通常被稱為‘內部開發人員平臺(IDP)’,涵蓋了應用程序整個生命周期的運營需求。”
平臺工程作為一種重要的衍生出來的新領域,其主要任務是構建一個支持云原生應用的平臺,提供與具體業務無關的通用功能,如自動擴展、負載均衡、日志、監控、安全等。通過平臺工程,可以將應用與平臺解耦,使得應用能夠更加專注于業務邏輯,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利用平臺提供的底層能力。
總結一下,用大白話說,就是一群工程師做一個面向開發者的平臺,讓開發者專注于業務開發,各種工具隨手可得,資源像洗衣機使用自來水一樣自動匹配,應用運維簡單易用。
其實,平臺工程的理念與云原生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以應用為中心。
平臺工程的產品落地:CloudOS
以應用為中心的內部開發人員平臺(IDP)應該是什么樣子?先從企業應用上云說起。
企業應用上云,從物理機到虛擬機到容器,容器做到了資源的快速創建和回收,容器讓服務器資源做到了跟自來水一樣擰開水龍頭就有。
讓開發者專注于應用的云平臺應該是如下的樣子,就是下圖中的應用云,開發者進去看到就是應用本身,開發者針對應用就行架構設計、編碼、測試、交付、運維,完全不關注資源,當把一個應用通過交付引擎交付到不同的容器資源池時,自動創建匹配的容器資源,就像一個洗衣機懟上了一個水龍頭接口,擰開水龍頭就可以了。
CloudOS就是這樣的理念設計和實現的。
1、應用對應著CloudOS的項目,比如CRM項目,MES項目。
2、進入項目里面,應用設計對應著CloudOS的架構設計。
3、應用開發對應CloudOS項目里面的“云端編碼”。
4、應用交付對應著CloudOS里面的一鍵發布,部署到各種容器資源池。
5、應用測試對應著CloudOS里面的測試。
6、應用運維對應著CloudOS里面的應用菜單,開發人員可以在這里查看應用的狀態、監控信息、查看及查找日志、進入終端、水平伸縮、設置告警、應用升級等能力。
圍繞著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開發人員面對的應用,不需要面對云原生里面的K8s容器。
總結
雖然平臺工程是新概念,但是剝開其外皮,內核就是以應用為中心,跟云原生的理念一模一樣,跟CloudOS的理念也一模一樣。我們相信這是應用上云的趨勢,這是云原生平臺該有的樣子,而不是一堆工具的雜亂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