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集成開發環境——TitanIDE
通過網頁在任何地方更安全、更高效地編碼2022-10-09
748
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傳統型的應用逐漸無法滿足業務側要求,傳統應用向云原生應用轉型,已勢在必行。本篇文章將介紹基于CloudOS(一站式云原生開發平臺)如何實現傳統應用向云原生應用的轉型。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云原生應用的幾大主要特征。
云原生應用主要特征
1. 單一代碼庫
云原生應用必須有單一的代碼庫,并在版本管理系統中進行追蹤。對于微服務架構的應用來說,每個應用由多個服務組成,這些服務應該由單一的代碼庫進行管理,這保證了構建版本的穩定性。
2. API 優先
云原生應用應該采用 API 優先的設計策略。首先,API 優先的策略保證了 API 的穩定性,同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后期修改。其次,API 優先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提高開發效率。不同的團隊可以并行工作,從而提高效率。
3. 依賴管理
云原生應用應該管理自己的依賴,云原生應用通常會包含全部所需的依賴,尤其是以容器形式運行的應用,典型的例子是微服務的 REST API。云原生應用會自帶嵌入式的 Tomcat 這樣的服務器來提供 HTTP 服務。
4. 代碼、配置和憑據
代碼、配置和憑據是云原生應用開發中創建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實體。
5. 日志
日志是應用開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與傳統應用不同的是,云原生應用并不需要對日志的輸出方式進行很多配置,只是簡單地把日志寫到標準輸出流(stdout)和標準錯誤流(stderr)。
6. 隨時可丟棄
云原生應用的生命周期可能是短暫的,隨時可能被終止。云平臺可能會隨時啟動和停止應用的實例,這就要求云原生應用的啟動和停止速度都要非常快。
7. 支撐服務
云原生應用的運行離不開支撐服務。支撐服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數據庫、消息中間件、緩存、用戶認證和授權、存儲等。連接這些支撐服務的配置信息應該被抽離出來,在運行時根據部署環境提供實際值。
8. 環境等同
云原生應用的不同部署環境應該是等同的。開發、測試和生產環境之間不應該有差異,環境的等同性保證了云原生應用可以快速的進行部署,這一特征與構建工件的不變性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
9. 管理任務
云原生應用運行中可能會需要執行一些管理任務,比如生成報表或者執行一次性的數據查詢等,這些任務通常并不屬于業務流程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為了管理和運維的需要。
10. 端口綁定
云原生應用在運行時并不負責管理實際的端口綁定,而是由云平臺統一管理。
11. 無狀態進程
云原生應用應該是無狀態的。所有的狀態信息都應該從應用中抽離出來,并保存在支撐服務中,比如數據庫中。
12. 并發性
云原生應用使用水平擴展來并發運行多個實例,使用負載均衡來把請求分配到某個實例進行處理。
13. 認證和授權
云原生應用應該是安全的,安全應該在應用的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在實現中,可以使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來保護 API,已經有大量的開源框架來幫助實現認證和授權。
總結完云原生應用的特征,我們再來梳理一下傳統應用當前的弊端,為何需要云原生轉型。
傳統應用向云原生應有轉型的背景
1. 傳統應用現狀
· 瀑布式開發模式
· 搭建測試環境周期長
· 依賴手工操作
· 業務迭代慢
2. 傳統應用面對的挑戰
· 應用架構落后無法復用
· 環境構建困難,影響進度
· 手工操作效率低,易出錯
· 開發迭代慢,效率低
3. 企業業務需求的轉變
· 快速響應用戶反饋
· 支持大業務量
· 支持波動性業務
· 匹配業務的快速擴張或收縮
4. 云原生轉型能夠實現的場景
· 應用價值提升
· 應用數量增長
· 應用類型豐富
· 應用需求多變
為了支持傳統應用平滑向云原生轉型,leyu.樂魚創新基于CloudOS(一站式云原生開發平臺)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傳統應用向云原生應用轉型
在基礎底層,CloudOS幫助企業客戶進行容器化,基于K8s的方案,企業可以直接進入容器時代。
在中間,CloudOS提供完整的平臺,來支持云原生的全部開發工作,讓用戶的研發可以專注業務。同時建設平臺也是為了后續持續支撐業務應用轉型,而不是一次只完成一個應用的變化。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最上層,leyu.樂魚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用戶完成應用的轉型,這里包括架構的微服務化,開發過程的DevOps建設,發布過程的自動化。
云原生應用轉型解決方案
傳統應用向云原生應用的收益
1. 業務收益:
· 提升業務價值
· 支持業務擴展
· 應對業務波動
2. 能力提升:
· 提升開發能力
· 保證后續業務迭代
· 建立IT驅動創新模式
3. 節約成本:
· 減少重復投資
· 提升資源使用效能
· 節省人力開銷
4. 降低風險:
· 自動化代替人工,更可靠
· 開發管理規范,更安全
· 管理能力提升,更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