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集成開發環境——TitanIDE
通過網頁在任何地方更安全、更高效地編碼
海爾集團作為國內家電行業龍頭之一,已經建設完成了工業互聯網 PaaS 容器平臺。海爾集團期望建設和完善工業機理模型庫,積累和沉淀家電行業各類工業機理模型,覆蓋研發設計仿真、生產過程管理、設備故障診斷、生產質量控制、服務效能提升等多個領域。將互聯工廠模式知識化,同時集成各類資源,搭建了一個集成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務平臺,讓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以“用戶驅動”作為企業不斷創新、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的源動力,把以往“企業和用戶之間只是生產和消費關系”的傳統思維轉化為“創造用戶終身價值”。
在工業機理模型傳統開發過程中,存在如下業務挑戰:
1、機理模型等非傳統開發人員對底層IT技術接觸少,缺少簡單易用的開發環境。
2、業務邏輯僅部分人知曉,其他人無法了解業務模塊間關系。資料記錄落后,嚴重依賴特定人員。
3、各種開發(傳統、大數據、AI 等)的環境配置需要大量準備工作,無法快速開展代碼編寫并且讓其他人員隨時查看。
4、現有云資源環境增多,在不同云或集群間部署操作復雜。
5、已經實現的業務邏輯(機理模型公式),缺乏共享復用機制。
做為整個工業互聯網面向機理模型庫建設的重要一環,模型庫的協同開發、測試以及入庫審批、復用等機理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直是海爾集團在建設整個平臺最為關注的一環。經多方考評和調研,最終,海爾集團選擇leyu.樂魚創新進行合作構建機理模型庫 SaaS 化的研發能力中心和模型展示中心。
主要完成以下目標:
1、基于行云應用工廠給開發者提供統一、便捷的機理模型開發環境,實現全部云端模型的設計、開發、測試和部署能力。
2、具備廣泛的模型服務封裝能力,可實現各類代碼類模型、制品類模型的服務部署能力,實現用戶業務快速搭建使用。
3、基于行云應用商店構建機理模理的展示中心。
4、通過 API 或 WEB 等方式與企業現有的系統對接。
5、完成應用賦能與開發平臺整體架構搭建,系統開發完成,系統上線運行。開發者可以通過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平臺快速開發工業機理模型后入庫,積累和沉淀到代碼工具集成與開發平臺,面向企業用戶和開發者,實現工業機理模型場景落地。
海爾集團完整的應用賦能與開發平臺,詳細功能架構圖如下:
1、建設“拖拉拽”式機理模型設計、編排平臺
通過“拖拉拽”圖形化機理模型架構設計編排平臺,提供圖形化編排工具,實現機理模型的在線架構設計和流程編排,降低機理模型設計編排的難度。
2、建設機理模型開發測試云平臺,集成 DevOps
通過云端開發平臺 TitanIDE,在圖形化架構設計和編排的基礎上,完成機理模型的在線編碼,并且可以多人協同開發;通過 API 自動化測試平臺,完成機理模型接口的自動化測試;通過圖形化自定義流水線,實現機理模型開發的持續集成/持續部署;通過操作界面的一鍵發布功能,可以方便的將機理模型發布到開發環境、測試環境或者生產環境;通過服務網格,實現機理模型服務的微服務治理。
3、建設機理模型庫應用商店
· 通過企業應用商店實現機理模型的共享和復用。將測試完成的機理模型發布到應用商店,其他開發者可以使用該機理模型進行二次開發或者開發新的機理模型。
· 應用商店同時實現開發語言技術棧的集成和開發工具的集成。
建設后,海爾集團應用賦能與開發平臺提供的能力如下:
1、項目管理:通過項目維度對不同開發者的機理模型開發進行管理。
2、模型創建:提供云端的機理模型開發環境,開發者用于代碼編寫、試運行和測試驗證。
3、模型測試:對開發完成后的機理模型進行在線部署后測試,測試報告并用于后續審核過程。(進行 API 接口測試、接口自動化測試等)
4、模型封裝:將通過平臺開發的通用機理模型、AI 機理模型、仿真機理模型進行容器化封裝,建立統一的模型存儲和運行格式。
5、模型審核提交:將機理模型相關信息(開發者、模型用途等信息)提交審核。
6、模型共享復用:通過業務邏輯和代碼的分享復用機制,降低開發者的重復性工作,讓機理模型代碼也成為一種數字化資產。
7、一鍵多云交付:工業應用可以在界面上一鍵發布到開發測試環境或者生產環境,或者不同的數據中心,不用編寫復雜的 YAML 文件。
8、開發語言集成:集成通用機理模型開發過程中需要使用的開發語言,開發者通過技術棧直接調用。
9、開發工具集成:集成通用機理模型開發中的需要使用的開發工具,如通用開發工具和機理模型專用開發工具。
1、整體開發效率提升了25%以上。整個頁面上沒有出現Docker、K8s、YAML文件等技術術語,極大的方便了開發人員快速開展開發工作。圖形化架構編排產品方便保存機理模型模塊間的架構關系;一鍵發布到測試環境,測試環境隨需而建,免去了開發測試人員申請并搭建測試環境等一系列開銷。
2、開發平臺支持22種開發語言,集成了300+個開發工具,支撐團隊完成2000+個機理模型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