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集成開發環境——TitanIDE
通過網頁在任何地方更安全、更高效地編碼2022-09-28
615
在使用容器云平臺時,尤其是在大規模部署中,本文所介紹的六個最佳實踐能夠幫助團隊有效地構建、操作、運維容器基礎設施。
1. 容器安全(Container Security)
在其容器云平臺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必須將安全性內置到 DevOps 流程和容器化環境中,這包括開發、構建、測試、部署以及生產全生命周期流程。
有多種工具可用于管理容器安全性,確保所使用的工具可以評估容器集群的安全狀況并識別漏洞,控制鏡像可以確保永遠不會從受到過病毒感染或已受損的鏡像中部署容器,并且可以實時監控和保護容器的工作負載。
2. 容器監控(Container Monitoring)
部署云原生應用程序將重點從基于主機的監控轉移到容器、集群和編排器級別的監控。企業必須監控所有級別的容器基礎設施,以確保可用性并且遵守服務級別協議。
3. 容器存儲(Container Storage)
要設計真正的云原生應用程序,需要采用與容器兼容的存儲平臺。容器編排器可以連接到存儲提供商并動態配置存儲卷。確保企業的存儲基礎架構與開發生命周期相集成,并能夠支持、保障容器化工作負載所需的性能和可用性。
4. 容器網絡(Container Networking)
容器的可移植性和短暫的生命周期可以壓倒傳統的網絡堆棧,這些不提供足夠的訪問和策略管理功能來支持容器化應用程序,在大規模運行容器時,設置消除手動網絡配置,并利用起容器編排器的網絡自動化功能。
5. 容器生命周期管理(Container Lifecycle Management)
容器生命周期是短暫的,必須仔細管理它們的生命周期,以防止資源的浪費。容器生命周期管理應該與持續集成/持續部署的過程緊密結合。可以使用基礎架構即代碼 (IaC) 工具以及容器編排器或 CaaS (容器公有云)提供商的本機功能自動執行基礎架構部署和操作任務。
6. 容器編排(Container Orchestration)
編排和調度層提供容器部署的核心功能。編排層與應用程序交互可以確保容器按預期運行并維護服務級別協議。編排器會負責根據需要將容器放置在盡可能多的主機上,并提供其他必要的資源,以保持應用程序穩定運行。
目前,Kubernetes 已經公認成為容器調度和編排的最佳標準之一,企業可以仔細評估獨立運行 Kubernetes 或依賴容器即服務 (CaaS) 產品(容器公有云)的優缺點,但是,后者雖然提供了更平滑的學習曲線,但犧牲了靈活性并可能導致供應商被鎖定。
----------------------------------------